尼泊爾之行的目的,是為了認識多點畫唐卡----一種畫在布幔或紙上的畫像的技巧;亦為了將來進修時探路。
早於兩年前已在上海上了四堂的體驗課,(當時熱切地去上海工作,便為了這事多於那份靡爛、多姿多采的"高端"工作-----當然現在仍然回味那種生活,哈。)
上海那個叫不覺堂唐卡工作室,教畫的是一名年輕女生-春春老師,本來在上海Joyce任Visual Merchandiser(櫥窗設計)主管 (所以我跟她算聊得來,從設計/藝術/宗教....聊到香港上海兩地文化),她幾年前獨自到西藏找畫師求教,兩年後回上海開設工作室。
尼泊爾學唐卡的資料不多,除了唐卡學校Tsering Art School,但它提供給遊客的課程最短要三個月。
幾年前的網上資料所示,好些唐卡畫廊有提供幾天的“速成”班,但無確實地址。我便到每間畫廊逐間詢問,結果找到在Tridevi Marg(Thamels往Garden of Dreams那條十字路口)、Momo Hut斜對面的Thangka Gallery School。 (名字忘了,但門外玻璃上貼著類似的字句,google map圖中紅色招牌那間。)
每天學費約HK$70,天數隨你而定,他們會視乎你的意願作出內容安排。其實它的斜對面有另一間畫廊收費比較便宜,可惜那班畫師都出國交流中,無緣認識,唯有等下次。
本打算花4-7天在唐卡課,突然打算去Pokhara遊覽(後來Pokhara反成了今趟旅程的焦點。),於是上了三四天的課,對上色的方法有了點認識便離開。
店主是兩兄弟,尼泊爾人,經常出國進行買賣。我見過一名來自青海的買家,不懂尼泊爾文和懂極少量英語,只用肢體語言+微訊+計數機一直跟他們做交易,買家要落訂單,畫廊便叫畫師依單製作,整件事有點吊詭。(還是我們太複雜?人家只是回歸基本,一買一賣的交易方式);也證明了"信任" 兩個字在這段關係中是何等重要......
畫廊有三名尼泊爾畫師,他們都很友善。弟弟Nir Mal Lama有一位上海女友,她在此學唐卡時認識。我問:「怎樣維持遠距離戀愛?」他:「她會定時來這邊,大家都有心的話,其實距離不是問題。」------先生,你未免心水太清了吧?又可能我們這種城市人太貪心,引誘太多,就算不是Long D, Short D活在同一屋簷下也不等於不會分手。
他還說:「我常去其他國家做買賣,中國什麼的,真的不太喜歡那種生活節奏,吃飯也不便宜....人要那麼多的錢幹嗎呢?生活簡單點開心點不是更好嗎?」----這些說話從一位活在貧窮國家中的人口中說出,我再一次被他K.O. 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一天的課只是用鉛筆臨摹,(傳統的唐卡需要用度量格---比例格起草稿),再用清水沖洗一下,畫布隔天乾了便可上色。)
上色需要耐性多於技巧;背景色要一細點一細點的點上去,乾了再點上第二、三層來達到漸變效果。坐在我旁邊的畫師們已有至少十多二十年以上的經驗,也有他們自己的配色風格, 一張畫作至少用一個月,甚至一年、數年去繪畫。看著他們把細緻的部分慢慢完成,過程一絲不苟,不得不讚嘆他們的專注與耐性,這也是我所追求的生活。
也跟另一間畫廊的前畫師聊天,他幾十年來都在畫唐卡,可惜年事已高,視力不及以前,只好封筆,以賣工藝品為生,說時有一點點的無奈, 聽起來我也覺有點可惜,對熱愛藝術的藝術家來說,不能再創作跟俠客被廢了武功一樣難受吧?(這比喻好像有點攪笑....)
一點點的點上去,遠看還可,不能近看,哈哈 |
我的半完成品...... |
畫師的完成品, 效果應該是這樣 |
他們用的是現成顏料,不是原始礦物 |
整個學畫過程由其中一位畫師帶領,他不太懂英語,但我們溝通上沒有很大問題,因為他會示範下一步應該做什麼,顏色也幫我先調好。本人悟性不算太差,所以還好,哈。
通常畫了兩三小時,他們就會休息,歇一下,喝杯尼泊爾茶,(我盡量少喝,因為那個廁所是我見過之中,最惡劣的一個,而且有近乎沼氣的氣味.....忍受力高如我也受不了,不連續閉氣30秒的話, 一定嘔吐大作。事實上中國山區那些天然坑比它還好.....印度我還未去,去了可跟畫廊的比較一下。)聊聊天什麼的,盤腿而坐很易腿酸,一定要休息走動一下。時間沒有限制,他們可隨時放假或"下班",沒有壓力,總之就是悠閒,老話一句:This is live.
實在很享受畫畫時那種心無旁騖的專注感;和那種需要認真、耐心、細緻、時間慢慢去雕琢,最後作品得出來的莊嚴和滿足感,加上宗教信仰,整件事完完全全把我懾服,對我來說很有意思, 真的很期待自己親手完成第一件唐卡作品。將來亦一定要藉著唐卡宣揚佛教、東方文化及唐卡藝術。
至於會到尼泊爾、西藏還是青海進修?資料搜集一下再作決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