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.18.2014

9.16.2014

Naruko紅薏仁護膚品
















近來才知道有beauty begger一詞,又剛巧近日發現一個超值好用的護膚品牌,不如在此推介一下惠澤社群,幫助有需要的人。


台灣Naruko牛爾紅薏仁系列,每件貨品只需HK$ 幾十元,效果卻可媲美比貴價護膚品(可想而知護膚品的利潤有多高~曾有朋友在這行業做過,單計liquid的成本一瓶平均只需幾毫.....);朋友更誇張的說紙面膜比韓國$3X/片的還好用。



我試過紙面膜和精華, 都有即時美白和收毛孔的效果,但十分清爽。(很多時候面油過盛/有暗瘡/暗粒是由於產品油份比水份多, 聲稱補濕,其實不然。亦因此每次不宜用太多產品, toner+ 精華或toner+真正水潤保濕的lotion就足夠。)
凍膜據說也不錯,網絡上的熱賣產品,稍後會試。


想推介這牌子有另外的原因 :
蠶絲布膜(不確定有沒有比較環保,沒有的話往後不會再買。)+有機薏仁+公平貿易+無人工色素及香料.....一直很欣賞韓國的護膚品,價廉物美之餘還會關注後續環保、天然、公平貿易這課題,例:容器循環再造。想不到台灣也有人做到,反而"國際"城市香港,卻沒有人研發類似產品......



連結 :

http://www.naruko.com.tw/shop/category/index.php?cat_id=145

9.14.2014

Less is more









是夜看了港台節目鏗鏘集【簡樸之美】
連結:
http://programme.rthk.hk/rthk/tv/programme.php?p=858&e=276193&d=2014-09-14&m=episode


喜見香港有這種思想的人愈來愈多,亦十分希望有更多新世代能反思物質這回事。
只有這樣才能改變未來的香港價值觀,香港才有救。

受訪者:「少了物質、多了自由和快樂; 減少不必要消費」
這亦是我去完澳洲所明白的。

就算不在外國生活過,隨便在外地流浪一段日子也可令你思考物質/ 真正令自己快樂的是什麼。
(你仍然要食得好、住得好、瘋狂購物的話........抱歉,還是繼續你的消費主義、繼續為物慾擔憂吧。)因為旅費不多、行李亦不能多帶,環境轉換了,離開了香港這個comfort zone你才有空間思考很多關於人生的事情。

畢竟受點苦才能把人的潛能迫出來。


 鏗鏘集後,無線播映換湯不換藥的[名人與名人犯罪飯聚]節目【與汪咖啡食飯】(*其實有何吸引力?明明就知道香港娛樂圈的名人們就算在鏡頭前食飯都只顧著形象,每句對白都小心翼翼;最重要的是: 觀眾沒有吃的份兒。)本集嘉賓田氏兄弟介紹他們在山頂建的超級豪宅.......加上昨夜的1.5億六合彩.....



同一城市,有人提倡節約;有人奢侈地建豪宅.....你說諷刺不?




9.12.2014

香港人漂流記








 近日TVB在播放【香港人漂流記】節目,每晚訪問身在外地生活、尋夢的香港人。



 連結 
http://mytv.tvb.com/lifestyle/asidrift/187447/960



這才是真真正正的香港人特質:靈活變通、勤力專注、適應力強....為目標不惜一切地進發------最重要的一點:非唯利是圖);尢其離鄉別井必須比一般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落地生根,並非一般人以為的移民=逃出香港那麼簡單。





單是語言,你會花幾年時間去學習直至能聽能寫能講嗎?
職場上的文化差異,你願意花幾年時間去適應嗎?

還是那老調:沒錢不是一個問題;沒有目標、不夠專注才是個大問題。正確點說,不夠熱切地想得到你想要的。
當你非常地想達到某件事,很自然會不惜一切要做到。
情況就如平常我們很想吃某種食物、想買某種東西、想泡那個男/女生.....都會二話不說地去做;做不到因為其實你稱不上很喜歡它,所以不會把它放在第一位。


口裡說"要",身體卻很誠實。


那位設計師18年後才可建造自己的屋------是真正的house,  不是apartment, 都是他應得的。現今在香港願意花X年時間去做一件事的香港人應該所餘無幾;肯去做的都會放諸內地或外國。

 香港的好處是,能培育我們成為適應力強的人,但正正由於她的速食文化和短視的緣故,就算有多靈活也不能滋長及壯大這片土地,惡性循環下,人才只會不斷流失,寧願繼續漂流到他方......

9.07.2014

智能電話這事宜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近日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IKEA拍了一條2015年新目錄的短片。

風格及內容極其諷刺和幽默, 比iphone 6更有趣(*攪不懂apple的新產品已經技窮得不能再技窮,但大家仍然有興緻談論及追捧), 完全是我的菜。



連結:
http://onefunnyjoke.com/2014/09/05/ikea-iphone/

諷刺之中,認真點去看, 當中有令人反思的地方。
它所點出的"功能",不正正是智能產品大行其道前的本來面目嗎?
直接用手觸碰、用書籤/ 做記號 (bookmark) 、傳閱 (share)....


智能產品全球大熱後,大家都好像漸漸忘了一雙手本來可以做的事;取以代之是[倚賴]這兩個字 : 記事要用它、計算器要用它、拍照要用它、日程編排要用它、查字典查資料要用它.....
連幾個字都懶去寫, 更莫說那個字怎麼寫了。
電話遺失了或記憶體滿了便無比沮喪-------至今我仍然不明白, 為何大家可以把所有你覺得重要的東西付託在一台機器上、沒有實體的soft copy上?


實體書依然有存在的必要,因為網絡太發達,資訊良莠不齊,特別是講求速食的國家,很多東西看過了便過目即忘,真正印象深的沒留下多少,亦不被重視。
看書、書寫、探索、思考、練習.......等看來不怎麼樣,甚至有人覺得浪費時間,其實都是沉澱的過程 ; 沉澱後便是你個人獨得的東西,其他人怎也模仿不了。


每個過程都省卻思考過程,長期下來腦部怎能不退化?



而近日德國正研究立法, 下班後老闆不能聯絡員工。
連結:
 http://udn.com/NEWS/WORLD/WOR4/8904357.shtml?ch=fb_share


其實所有X合一的gadget對於經常出國或於外地遊走的人,才有真正的方便,因為可減輕行李重量,不用一台電腦一台相機一台隨身聽+一大堆電線充電器(加起來最少有6-7kg);亦可跟身處異地的親友傳免費短訊保持聯繫,省卻長途電話的費用

其餘大部分的用家只為了玩樂和工作---智能電話興起之前,大家也是那樣子工作;說方便了效率高了,也是[捉蟲]-----因為騰出了的時間都是用回在工作上,即是工作量反而增加
了。



記得十多年前某設計導師說:"現在每晚的交通擠塞的時間延後到8時開始,因為科技發達了,大家加班的時間都加長了。" 聽起來實在可悲。
(現在多了自由行,
擠塞情況已不到8時.....)




雖說它帶來了方便,但人本來就有惰性和欠缺自律性,所以倚賴智能電話或科技的佔了全球大多數.....
 往後地球上最多的一個種族應該是「低頭族」。